那会儿我在北京混夜场,当过一段模特,后来也帮着做起了招聘。说实话,这行水最深的地方,不是那些明面上的规矩,而是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“客户”。我遇到过不少自称“素质高、没任务”的客户,后来才慢慢琢磨出点门道来。
先说说这“客户素质高”吧。你想想,什么样的人会特别强调自己是“素质高”的?多半是见过些场面,手里有点钱,说话又带着点优越感的那种。他们来捧场,要么是纯粹看中你这个人,觉得你漂亮、养眼,能撑起场子;要么就是图个乐子,跟你互动,满足一下自我价值。我遇到过个老板,特有钱,每次来都点最好的酒,不跟你瞎扯业务,就坐在那儿,看着你跳舞,偶尔点评两句,说“嗯,这个姿势好”。这听着挺舒服,对吧?但实际上,他的“素质高”就体现在这儿——他根本不跟你较真,不提任何要求,让你觉得特轻松。可你仔细想想,这种“不要求”背后,可能就是“我给你钱,你就得给我面子,别让我不痛快”。比如,他可能就希望你在某些场合,配合他跟朋友吹牛,或者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特别“懂规矩”。这种隐性要求,比直接提要求还磨人,你得时刻揣摩他的心思,累不累?再说,他们审美标准也高,有时候你精心准备的造型,在他那儿可能就一句“哦,还行”,这种落差感,对人的打击挺大的。但话说回来,跟这种客户合作,好处也确实在——他们懂得尊重专业,不会跟你瞎指挥,合作过程挺顺畅,体验感好,这对你积累资历挺有用。

再来说说“无任务”。这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状态,觉得自由自在,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。可现实是,“无任务”往往意味着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“存在感”上。不像有些地方,你还得会唱、会跳、会跟客人互动,得有具体技能。在这里,你更多时候就是个“摆设”,是氛围的一部分。比如,在高端会所,你可能就站在吧台边,或者某个特定位置,穿着漂亮的衣服,化着精致的妆,就那样站着,等有客人过来,或者需要气氛的时候,你才可能跟人聊几句,或者走动一下。这种工作,对个人魅力、专业形象要求极高,你得时刻保持最佳状态,而且要特别会“读空气”,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,什么时候该安静,什么时候该表现。它需要很强的自我驱动力,因为你没具体任务,就得自己找活儿干,比如主动跟客人交流,了解他们的需求,甚至得会一点点销售技巧,比如适时推荐个酒水。这种模式下,你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你的“颜值”和“气质”上,应变能力也很重要,比如遇到闹事的客人,你得知道怎么化解,怎么保护自己。那会儿我有个朋友,就是去这种地方当模特,她说最怕的就是“冷场”,因为一旦没人理你,你就真的无事可做了,那种尴尬感,比被要求做什么还难受。
我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去一个私人派对做模特。那家公司的老板特别“素质”,全程不说话,就坐在那儿喝酒,但每次看我换造型,都会点头。后来有个外国客人喝多了,对着我吹口哨,还试图动手动脚。我当时脑子“嗡”一下,特别慌,但转念一想,这老板不说话,可能就是默认这种场面。如果我当场发作,显得小气;如果我不吭声,又怕以后没法干了。最后我只能假装没听见,不动声色地走开了。事后我跟我那朋友吐槽,她说她当时要是遇到这种情况,肯定直接翻脸了。结果呢,那次之后,那老板还真的挺器重我,说以后有好的活动优先叫我。你看,这就是现实吧,有时候你的“隐忍”和“专业”,比单纯的情绪表达更有价值。
总的来说,这种“高素质、无任务”的工作,跟其他类型的模特工作比,最大的不同就是,它更考验你的综合素质和情商。你不需要有特别强的业务能力,但你需要有足够的魅力和智慧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。它像是在玩一场“心计”,你得懂得什么时候该表现,什么时候该收敛起,什么时候该说话,什么时候该沉默。这种工作,可能短期内比较轻松,但长期来看,对人的成长要求其实更高。你要是想做这种工作,我觉得首先得调整好心态,别指望真的“无任务”,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更高级的“表演”,需要你时刻保持最佳状态,并且懂得如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。同时,也得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,因为这种工作往往伴随着更多的揣摩和压力。
话说回来,不管做什么工作,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。如果你确实喜欢这种氛围,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,那也未尝不是一条好路。只是得明白,这行里没有绝对的公平和轻松,所谓的“高素质、无任务”,背后可能藏着更多的考验和智慧。那会儿我刚开始做招聘的时候,就经常被这种“看似简单”的工作描述迷惑,后来慢慢接触多了,才明白其中的门道。希望后来者,能少走我走过的弯路吧。
